国富业务
Business当前页面:首页 > 新闻动态
置顶“温暖工程”,让“暖流”跑在“寒流”前——内蒙古东胜全面提升民生保障“暖心力”
进入10月,东胜夜里最低气温已降至个位数,家住康和南岸小区的市民廉晓梅过去总会羡慕别的小区。但今年,她也早早享受到了深秋的“温暖”,“在家穿薄薄的单衣就够了,特别舒适!”廉女士十分满意家里的温度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“温暖工程”从今年4月15日开工,在采暖季来临前已全部完工。哪怕夏日的酷暑、初秋的降雨给施工带来一定阻碍,但东胜区将“温暖工程”置顶加速,部分路段24小时不间断施工,终于让“暖流”跑在了“寒流”前。
东胜区区长韩涛说,“温暖工程”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,东胜区将“温暖工程”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,依托“12345”民生总服务台,紧盯群众集中反映和排查发现的各类问题,加强规划、冬病夏治,用心用力用情把“暖城”之“暖”写实写细。
织就“供热一张网”
东胜每年供暖季长达6个月,共有8家供热企业,过去都独立运行,互不相连,导致有的小区被多家供暖企业覆盖,有的小区却处于各个供暖片区末梢,这种供热模式缺乏安全性及稳定性,“欠供”和“过供”长期并存。
去年冬天出现极寒天气,东胜部分居民反映家中暖气不暖、温度不高。工人师傅们凭借经验手动调节,一轮调节下来耗费数天,供热效果依然欠佳。城区供暖东西跨度长,水平落差大,增压提温过程中,海拔低的管网承受能力达到了极限。
那时着急的不仅是居民,供热人头顶也悬着一把剑,国电东胜热力有限公司(下简称“国电东胜”)供热一次网首站的温度大约已达117℃,负责人现在都有些后怕,供热是系统工程,“为了让居民过一个暖冬,每个人都担着巨大的压力!”
今年年初,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印发了“温暖工程”实施方案,东胜区紧扣“供暖季结束之日就是‘温暖工程’开工之时”的要求,在今年春季结束供暖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划。
东胜区地处北方,地势较高,四五月份土层还没完全解冻,项目大面积施工从6月开始。7月罕见连续高温,8月阴雨不断,不仅要清理积水和淤泥,还要做好防护,工程作业量直线翻倍,施工时间又被拉长。
虽然困难多,但东胜区“温暖工程”各个施工项目始终保持“加速”状态。除极端天气外,部分重点施工路段24小时施工,按照“开挖一段、恢复一段、通行一段”的原则,不断缩短预定工期,终于在供暖季前实现十字路口应通尽通。
天骄路、鄂托克街、万正路……东胜区“温暖工程”项目建设连接东西、贯穿南北,打通供热盲点末梢,织就一张更为科学、更有保障的“供热一张网”。
9月15日开始,东胜区部分供暖管网已经开始试水。9月20日,部分居民家里已经“有点温乎气儿”了。
惠和供热利用停暖过渡期完成了1200余台阀门的保养、24余台板式换热器的清洗等基础性维修工作;蒙泰供热投资2000多万元对供热系统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;国电东胜投资1亿元新增4台热网加热器和3台热网循环泵,以及一台50MW的电蓄热蒸汽锅炉。
“除了标准的供暖时长,我们一般会提前半个月供暖、延迟半个月停暖,以应对寒流来得早、走得晚的情况,额外这一个月产生的成本由企业自己承担。”国电东胜热力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,一般采暖一个月成本在1500万元左右。
今年以来,东胜区全力推动城市供热重点项目40个、162个小区的供热二次管网进行改造,彻底解决供热末端热力受限、管道跑冒滴漏等问题。
东胜区住房保障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鲁说,整个区域重新划分后,各个供热片区不管是流量,还是温度,都可以自我把控。
供暖管网的改造是伤筋动骨的“大手术”,借着“温暖工程”的契机,水、气的改造也如火如荼。
今年年初,东胜区还有未通天然气的小区91个,到今年年底,将新增35个小区接通天然气。东胜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,3个供水调蓄工程也在筹划当中。
“保留菜窖”的温暖
“水电气热”温暖人心,老旧小区改造、居民小区遗留问题集中整治,也是“温暖工程”应有之义,可以让“温暖”二字更细更实。
育英社区辖区内所有小区都建成于2000年前,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。王娜送孩子上学后,下到自家菜窖里非常认真打扫了一遍,“收拾干净好存土豆、大白菜。”内蒙古老百姓家家户户餐桌上离不了一碟烂腌菜,“腌菜坛子放菜窖里再合适不过,屋子里太暖,腌菜容易起沫子。”王娜说。
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北方小区不少都带有菜窖。在冬天,菜窖就相当于室外大冰箱,除了冬储菜,南瓜、大葱、苹果等也经常存在里面。
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,菜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不少年轻人甚至觉得菜窖碍事。育英社区有4栋居民楼附带菜窖,老旧小区改造中,按原计划准备填埋并改为停车场。
“坚决不能动!”将近20户居民的反对叫停了菜窖填埋。育英社区书记张晓文回忆,“主要是50多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反对。”
居民刘大爷抱着两岁多的孙女在院子里溜达。他家住育英社区5号楼,也附带菜窖,“秋收后会有大卡车拉着土豆、白菜来批发,去年土豆是8毛钱一斤,50斤一麻袋,普通人家存个两三麻袋一冬天就够吃了。来年土豆会涨价到2块多一斤,用菜窖能省不少钱。”
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,就是老百姓最需要的,双方都退一步就能寻求到利益最大公约数。育英社区听取群众意见,将菜窖进行了微改造。
育英社区过去路面破损、管网老化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,抓住本次改造契机,重点整治了道路年久失修、配套基础设施短缺、公共活动空间狭小等问题。现在的育英社区干净整洁,基础设施完善,菜窖口换上了与地面齐平的铁盖板,过去的防护棱已被拆除,既不影响停车,还拓宽了停车面积。
保留菜窖是老旧小区改造中再小不过的一件事,却实实在在暖在群众心里。
作为“温暖工程”“民心工程”的重要内容,东胜今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4个,有关部门计划参照补贴标准,由居民自筹20%、政府加社会筹资承担80%的方式来筹集资金。
“群众自己花一部分钱,体现的是群众的自主性,而且配合度会更高,更加注重成果维护。”张鲁说,居民通过“菜单式点单”,选择最关切的项目,从项目确定、工程施工、结果验收,都有代表参与。
“把民生工程当做重中之重,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。把民生问题解决好、把老百姓的诉求和期盼解决好,更是政治责任。”韩涛说。
办好“民生总服务台”
作为鄂尔多斯市的经济、科技、金融、交通和信息中心,东胜区在民生问题的处理上承载着更大的社会责任。
“修管网是好事,但是能不能把已经修好的地面给平整平整,这样过车能更快,交通拥堵能好点”“能不能把重点十字路口路段拓宽一下,这样堵车情况能缓解”“现在开学了,能不能在早晚高峰提前安排交警指挥……”在供暖管网施工期间,不少市民在“12345”平台留言。
东胜区人口占全鄂尔多斯市的1/4,接诉即办的量也是1/4。量大的背后,是群众对平台的认可,是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更直接、解决问题速度更高效,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更快。
东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走单一模式简单复制,而是始于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,接着科学谋划、顺势而为,一步一个脚印破解难题,推进城市治理。
在“12345”平台,所有问题集中统一,每天都有汇总分析报告,比如供水问题、劳动纠纷问题、物业纠纷、交通出行等。从源头入手,通过少部分人的反映,看到同样存在问题的“沉默大多数”,在他们没反映之前解决,就是“未诉先办。”
东胜区供水工程建设为“未诉先办”写下生动注脚。“自从进入今年6月以后,我们小区再没停过水,家里再也不用大盆小盆地存水了。”市民王凤兰老人边洗菜边笑着说。
“过去凭直觉判断供水问题不大,无非是一些零星散发的故障,可以很快解决。”东胜区自来水公司负责人坦言。
后来通过数据汇总分析发现,整个城市有水,并不代表居民家里有水。过去这类问题,可能居民反映强烈时才会被注意到,而且是哪天反映,哪天解决,哪个小区反映,解决哪个小区的问题,但问题会反复出现,并没有根治。
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整个城市储水能力不足,几处临时储水水源,排查后发现只有1.5天的抗风险能力。有海量数据支持,治本之策就会“靶向治理”。
目前,东胜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项目稳步推进,黄河水经由铁西供水站送往东胜各处,四级加压系统让“水往高处流”成为现实,新增的3个供水调蓄工程正在办理相关手续,预计明年开工建设。在此基础上理顺“取、供、用、节、排”等涉水主体关系,实现了水资源配置联合调度、统一管理。
供暖管网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,“12345”平台同样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。去年东胜区“12345”平台受理的公共服务类诉求中,供暖类占53.59%,供水类排名第二,占比23.52%。截至今年9月30日24时,“12345”平台今年已受理公共服务类诉求3371件,已办理3363件,办结率99.76%。
韩涛说,现在不仅“接诉即办”,而是进一步转变为举一反三、提前摸排的“未诉先办”,背后是一整套的交办、督办、考核机制,“为民谋福初心不变,改善民生永无止境,要把‘12345’扎实办成民生总服务台,提升民生保障‘暖心力’,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‘新成果’”。(记者刘婧宇)
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